【2025年“国际光日”】中国光学学会南开大学学生分会“点亮科学之光,共迎国际光日——光学科普进梨园”
发布时间:2025-04-27 阅读次数:59
为迎接5月16日“国际光日”,弘扬科学家精神,响应南开大学“梨棠春荟”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中国光学学会南开大学学生分会联合天津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南开大学母国光纪念馆,于4月19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学科普活动。
活动以“趣味实验+互动问答+精神传承”为主线,覆盖小学生、初高中学生、本校大学生及研究生群体,累计吸引近500人次参与,以多元形式传递光学知识,点燃科学热情,赓续母国光院士的科研精神。
智慧挑战,碰撞思维火花
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群体,活动设置了“动手探光”实验体验区,通过五个妙趣横生的光学科普实验,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看得见”的科学现象。
通过参观“消失的硬币,牛顿环实验、近视与远视模型、偏振片显像、光纤灯”这五个光学科普小实验,让参与者对于光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光会‘拐弯’、会‘打架’,还能变魔术!”一位小学生兴奋地记录实验感想。这些现象直观、原理清晰的互动实验,让抽象的光学定律化作可触摸的奇妙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
智慧挑战,碰撞思维火花
面向高中生、大学生及研究生群体,活动特别设计了“光学知识擂台”,涵盖光学常识以及基础理论。
什么是可见光? 光的干涉证明什么? 光的偏振有什么应用? 随着问题一步步推进,答题现场气氛愈发热烈,一名哲学学院研究生表示:“题目既考验知识储备,又关联实际应用,让我们对光学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走进展厅,感悟科学精神
作为活动亮点之一,母国光科学家精神基地暨光学科普基地首次面向全体参与者开放。展厅通过珍贵手稿、实验仪器、影像资料等,全景展现母国光院士在自适应光学、白光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奠基性贡献,以及他“爱国报国、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看到母院士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出我国首台彩色胶片分析仪,我深刻体会到‘光’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一代代科学家照亮祖国科技前路的信念之光。”一名高中生参观后感慨道。展厅的开放,让科学知识普及与精神传承深度融合,为活动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
本次科普活动以国际光日为契机,实现了科学普及、学科特色与思政教育的三重融合:于青少年,它是一粒启蒙的种子,以趣味实验唤醒科学兴趣;于高校学子,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理论知识与科研前沿,强化专业使命感;于公众,它是一扇窗口,彰显南开光学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
“光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方程,更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活动负责人表示,母国光精神教育基地将持续以“光”为纽带,打造更多跨界融合的科普品牌,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培育心怀家国的创新人才。
光,照亮未知,更照亮梦想。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与敬畏,在南开园内外生生不息,熠熠生辉!